乘着“慢火车” 迈进幸福年******
【一线见闻】
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通讯员 于海
又到一年春运时。神州大地上,一列列“复兴号”“和谐号”载满了踏上归途的旅客,飞驰的列车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。在陕西,一列开行在秦岭山区、最低票价仅3元的6063次公益“慢火车”,也为沿线居民带来了新春的喜悦。
1月9日清晨,在新疆乌鲁木齐打工的李承仓经过K1538次列车30个小时的路途,终于抵达“中转站”陕西宝鸡站,在这里,他还需要倒一趟6063次“慢火车”,才能到达自己的家乡甘肃宏庆。
李承仓的身边放着一件半人高的拎包,还有一件用床单裹起来的行李。“这里面全是新疆特产!开心果、巴旦木,还有大枣,带回来给孙子尝尝!”
李承仓将要乘坐的6063次列车被誉为“秦岭最美小慢车”,已经开行了65个年头,全程350公里,沿途停靠秦岭深处的32个车站,大部分是乡村小站,车上的乘客有进城卖菜的老乡,也有上下学的孩子们,日常通勤的务工人员,可以说6063次列车就是山里的“铁路公交”。
以往,山里的村民们大多没有收入来源,只能在家种些蔬菜瓜果,养些鸡鸭鱼鹅。对他们来说,6063次列车就是免费货车,所有的蔬菜、水果、家禽,无论多少,都不收一分运费。如今虽然大家都富裕了,但把火车当货车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。
今年58岁的向宝林是6063次“慢火车”的列车长,已在铁路部门工作40余年。据他介绍,临近春节,大家都在备年货,许多老乡刚把特产提上车,就被别的旅客直接买走了,为了方便老乡卖货,他也会把一些卖菜信息通过广播推广出去,列车俨然成了一座“小型菜市场”。
今年中国铁路西安局还为管内担当的七对公益性“慢火车”全部升级为空调列车,6063次“慢火车”也升级了。“升级后,车厢环境更加温暖整洁。”向宝林说。
“慢火车”承载的不仅是乡情,更是公益。如今的高铁时代,像6063次这样的“慢火车”在祖国的偏远地区仍有81对,日均发送旅客超6万人次。不论时代如何变化,铁路人肩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始终未变,这些“慢火车”将继续为飞速前行的中国社会做好基础保障,让山区人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12日 15版)
川渝“诗词列车”开进“中华诗城”******
图为参与活动的诗词少年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
中新网重庆1月9日电 (张旭李秋璇)1月9日,从重庆出发的“诗词列车”G1534次缓缓抵达奉节站,川渝两地100余名诗词少年乘郑渝高铁齐聚“中华诗城”奉节,参加一项诗词活动。
图为“诗词列车”乘客合影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
图为志愿者正在引导诗词少年们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
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涪陵车务段介绍,郑渝高铁奉节站有标志性建筑“诗词浮雕文化墙”。据悉,这面文化墙长90米、高5米,正立面面积达450平方米,从左至右分别为诗篇、夔篇和橙篇三个篇章,通过青年志愿者的细致讲解,诗词少年们进一步感受到“中华诗城”的境界。
图为志愿者正在向诗词少年们展示第五套10元人民币,其风景图案就位于奉节夔门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
图为志愿者们正在为诗词少年服务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
据悉,2023年春运是郑渝高铁开通后,云阳、奉节、巫山三座高铁站的首个春运。春运期间,三站恢复列车10列,此次开启“诗词列车”,旨在抓住郑渝高铁开通带来的机遇,为川渝两地广大青少年搭建诗词文化交流平台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